首页 > 资讯

一家民营越剧小团的坚守和期盼

来源:文汇 发表时间:2023-06-03 19:37:57
分享到

一家民营越剧小团的坚守和期盼

今年6月1日,是上海如意越剧团成立七周年的生日。“一座白玉兰新人主角奖奖杯、一部原创大戏《海上光启》,我们还是徐汇区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。”提到这些年来的收获,团长童丽君的语气里充满骄傲。小小一家越剧团,三个女生因为对越剧的热爱聚在一起,大到千人剧场,小到社区活动中心,她们在各式各样的舞台上带来清婉的越剧曲调。

这七年对童丽君来说是幸福的七年,从小就是越剧迷的她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越剧团,从票友成为半专业的越剧演员,得以更好地传播她心心念念的越剧艺术;这七年也是艰难的七年,剧团的生存始终是童丽君挂在心上的问题,她四处奔波为演员争取演出机会,动足脑筋创排新戏。如今,作品有了,荣誉也有了,她却陷入了迷茫——作为自负盈亏的基层小剧团负责人,她还能够做些什么?如果新戏获奖后再无演出机会,又该如何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尽一己之力?


(资料图)

首演即封箱,来自小剧团的大戏登台成难题

在一个多月前的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典礼上,上海如意越剧团的95后青年演员笪雪莹走上领奖台,凭借《海上光启》中的“吴琬君”一角拿下新人主角奖。小小民营越剧团开出“白玉兰”难能可贵,笪雪莹是科班出身,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。几年前,因为对前景的不自信和各方原因,笪雪莹曾一度离开越剧界,只身前往北京学习化妆。惜才的童丽君听说有好苗子要放弃舞台,便给她发去一条长长的消息,希望年轻的女孩不要轻易舍弃十年的学戏生涯:“化妆行业不缺你一个,但对于越剧而言,每个人才都相当珍贵。”

“说实话,拿到这个奖我有些自卑,这和院团大小无关,和民营与否无关,而是我登台的机会太少了。”距离笪雪莹上一次登上大舞台演出,已经过去了七个月。自去年11月《海上光启》在宛平剧院正式首演后,这出戏便进入了“刀枪入库”的状态,而这背后是“排得起演不起”的尴尬困境。以去年《海上光启》在宛平的两场演出为例,光是租场和装台成本就高达18万元,还要加上演员、乐队、道具、服装等费用,光靠票房收入难以回本,两晚的演出最终童丽君亏损了20多万元。“一次性的创排费用我还负担得起,但越剧新创剧目如果缺少舞台的打磨和相关帮助,就与市场硬碰硬,我们作为小剧团是无法承受高昂的演出费用的。”

在童丽君决定制作《海上光启》之初,身边就有不少反对的声音:“排新戏很费钱”“你们剧团太小了,承载不起这部大戏”“这个题材走市场非常困难”……童丽君并非不明白这些现实,但她依然没有动摇,为剧团,也是为演员,“一部原创大戏是剧团的安身立命之本,年轻演员能在演出排练新戏的过程中成长、成熟、得到观众的认可。”在筹备的过程中,如意越剧团也得到了来自中国文联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、徐汇区的帮助,扶持资金占到了总费用的近40%,童丽君感慨,“好几次在急得团团转、难得走不下去时,就会得到一支橄榄枝,真像是做梦一样。”

过去,童丽君的老师金采风常对她说,每次演出都要仔细观察台下观众的反应,一个段落连演十次以上观众满意,就可以固定下来了。“《盘夫索夫》《碧玉簪》这些经典就是在千百次的演出中造就的,但我们目前的新创戏很难有这么多机会锤炼,更不要提成为经典了。”为了争取表演机会,童丽君总是密切地关注上海大大小小的戏剧节庆、展演机会,四处争取哪怕剧场再小、时间再短的一个亮相机会……

创排《海上光启》两年多来,童丽君都没有后悔过。然而,当作品远离大众的视线越来越久,她感受到了无奈和无助。“有时会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对的,感觉对光启先生有些抱歉,”她平静的语气里闪过一丝哽咽,“但我们不想太早说放弃,因为460多年来徐光启先生‘放眼看世界’‘初心为民本’的精神还在。剧团虽小,但戏比天大,相信越剧也会‘行过百年银汉广,照亮千载夜茫茫’。”

越剧要繁荣,观众演员都不能断档

捧得“白玉兰”新人奖之后,梨园前辈和朋友给笪雪莹送来许多祝福,荣誉给了她更多表演的信心,也让她对舞台的渴望愈发强烈。只是演出机会并没有如想象中纷至沓来,每礼拜1-2次的基层演出和文化配送,每周五中午和晚间按时去学校及社区给小朋友授课仍是她的日常。

由于如意越剧团没有自己的排练厅,笪雪莹常常都是在家,独自对着镜子练唱。这些年,随着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,笪雪莹和另一位团员嵇志颖常常一人身兼数职,自己做戏服,一起搬道具、扛音响,啥活儿都得自己干。

即便常常面对不确定,剧团三人依然没有忘记初心——让更多人,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,了解并喜欢上越剧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,笪雪莹发现很多小朋友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她们的预期,只是往往缺少一个合适的入门通道,而她们所做的就是把通往越剧艺术之门的钥匙交到孩子手中。“孩子们上了兴趣课都会觉得越剧特别美,学唱几次就会主动提出想去剧院看演出。”

在童丽君看来,走进校园的文化配送是撒播戏曲种子最直接的方式,年轻演员阵容渴望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。“对小朋友们来说,年轻人更亲切,也更容易沟通,这对艺术的普及十分重要。”她也呼吁,“期待文化配送的受众年龄和演出内容能进一步垂直细分,让青年演员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。”

传统文化的赓续与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,只是这几年本地的越剧苗子有些“断档”——上海戏校已经十年没有招收过越剧班,上海越剧的新秀目前仍停留在“第十代”。剧团将目光投向外地,也招收过来自浙江的青年演员,但由于当地市场的红火和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,剧团也很难留住人才。

“我是因为情怀开始的,也要将情怀进行到底。”七年前,童丽君给越剧团起了“如意”这个名字,希望讨个口彩,但在越剧这条逐梦路上,她“不求事事如意,但求无愧于心”。最近,她计划去一趟安徽,努力为《海上光启》寻觅新观众,“体制内体制外一起红火,才说明越剧越来越好了。”

作者:王筱丽

编辑:宣晶

责任编辑:邢晓芳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关键词:

保安全、拿资格、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

2021-12-16

人民财评: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

2021-12-16

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

2021-12-16

第一观察·瞬间 |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:相约北京见,携手向未来

2021-12-16

世卫组织: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

2021-12-16

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——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

2021-12-16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港澳木材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